(1)鍍錫法---在防滲表面鍍10--15um的錫層,防滲層太薄則效果差,厚了又容易使錫漫流。
(2)涂料法---將錫粉、鉛粉、氧化鉻粉以3:1:1比例混勻,用氯化鋅浴液調(diào)成稀糊狀涂于零件防滲表面,或用水玻璃(質(zhì)量分數(shù)為10--15%)和石墨粉(質(zhì)量分數(shù)為85--90%)調(diào)成糊狀涂刷后,緩慢烘干。
(3)工裝法----自制專用工裝,把不需滲氮的部位封閉密封。
滲氮后的零件,工作表面即能獲得高硬度,一般情況下不再進行其他加工,因此常是最后一道工序(氮化后的工件至多再進行精磨或研磨加工)。可得到600--1200HV的表面硬度,耐磨性很高。這一高硬度可保持引500C(長期),甚至600C(短期),疲勞極限可提高30--300%,抗蝕性能也得到提高。
鋼的碳氮共滲---就是將碳、氮同時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(xué)熱處理過程(加熱溫度高于臨界溫度Ac1或Ac3 ,不宜高于900C,以吸收碳原子為主)。兼有兩者的長處,這種工藝有逐步代替滲碳的趨勢。主要優(yōu)點如下:
(1)滲層性能好---共滲層比滲碳層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更高,比滲氮層有更高的抗壓強度和較低的表面脆性。
(2)滲入速度快---由于氮的滲入不僅降低了滲層的臨界點,同時還增加了碳的擴散速度。
(3)變形小---碳氮共滲溫度比滲碳低,晶粒不會長大,適宜于直接淬火,可以減小變形。
(4)不受鋼種的限制---各種鋼鐵材料都可以進行碳氮共滲。但是,由于碳氮共滲零件的滲層較薄,為了提高心部強度,因而多選用含碳較多門鋼,w(c)可達0.5%;對于要求表面高硬度、高耐磨性的零件,常采用40Cr , 40CrMo ,40CrNiMo , 40CrMnMo等中碳合金結(jié)構(gòu)鋼